新闻中心

让快乐更健康:潜水知识小贴士

[ 时间:2015-10-23 点击:1442 ]

    刚刚接触潜水的人难免有些恐惧心理,厚重的黑暗、沉闷的压力,从船上跃入水中这一步的确需要不少的勇气。如果在之前了解更多的潜水知识,学习更多的经验技巧,潜水会变得更加容易。

学习必要的潜水技术

      潜水前应先了解一些潜水的知识,学习潜水装置的正确运用非常有必要,比如呼吸管和调节器的使用,水面休息方法,紧急情况处理等等。加入正规潜水俱乐部是个最佳的选择,这里有正规的课程设置,顶级的潜水装备,一对一的专业教练。俱乐部不仅只教授具体的潜水技术,往往还要学习潜水理论、水中潜水手语等。专业型的培训还需要学习流体力学、浮力、平衡、温度、视觉、声学、鼻窦、耳部的解剖等物理、生理及医学知识。

       入水前要先亲自检查装备运行是否正常,同伴间再相互检查一遍。正面直立跳水时,水深需在1.5米以上,双脚前后站立,一手按住面罩,一手按住空气筒背带。背向坐姿入水时,面向里坐于船沿上,向后仰面入水。正面坐姿入水适合初学者使用。潜降时用浮力调节器,配合配重带,头上脚下地潜降。上升时将上升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8米以内,简单说就是不要超过自己呼出的气泡的上升速度;不要停止呼吸;上升时抬头看水面,可以伸出右手指定方向,注意背后,身体缓缓自转。

充分估计自己的身体条件

      由于对潜水不甚了解,有些人以为近视者就不能参加潜水活动,其实不然。由于人体的放大作用,一般近视者可在水中正常视物,深度近视者可配近视潜水镜。

     有呼吸系统的疾病,如哮喘、肺病、心脏病的人不适合参加潜水活动,感冒、神经过敏症、糖尿病、高(低)血压和有关耳鼻疾病者,饮酒后的人,尤其是酒醉者也严禁进行潜水活动。年龄方面则必须超过十岁。在海底,不要用手脚去触摸一些不认识的生物,以免引起一些有攻击性动物的反击。

       在水中,视觉和听觉也与陆地上不同。光线进入水中后,会有折射现象,导致我们在水中见到的物体,看起来比实际上的体积大上1.25倍。视觉上也会变近,视线距离会缩短为实际距离的3/4.在水中声音传输速度比在空气中快4.2倍。声音来时,几乎是左右耳同时听见,所以很难分辨声音的方位。一般潜到水深三米处,就会感受到耳朵疼痛,那是水压变大的因素。这时就需要从面罩上面捏住鼻子,然后用力吹气,就能将空气灌入耳管。潜水老手甚至只要做吞口水的动作或左右摆动下颚,就能使耳压平衡。每往下潜一个深度,就应立即做耳压平衡。

考取一张潜水牌

       如果拥有一张国际承认的海洋护照”——潜水牌,那么基本上,无论你到哪个国家的海域,只要聘请到当地的水下导游,就可以去探访海底那些美丽的朋友们了。

几个必须坚持的原则

潜伴制度:

      潜水实际上是一项社交活动,与友人一起潜水时会增加更多乐趣,也能更加安全。两人从入水到上岸,都必须保持在一起;技术佳者不可任由同伴独自上岸。游在前方者(技术佳者),须常回头看同伴的状况,并配合其体力技术放慢速度。游在后方者(初学者),要保持在同伴的斜后方。

 落单处理:

       导致潜水意外事故的原因第一位是惊慌,惊慌是一种承受过大压力下的非自愿性反应,不受大脑的控制,它释放肾上腺素,和其它荷尔蒙,导致血压上升,呼吸心跳急速,肌肉紧绷,血糖升高,肺容积增加。因此在落单时一定要保持镇静,先浮上几米扩大自己的视野寻找同伴,若无发现时就浮上水面,超过10分钟再无发现,就必须回到当初入水点(岸上)寻找。

 环境保护:

       不要收集,带走或损坏海里任何生物和非生物,如珊瑚,贝类,鱼类,海藻和化石等。不要触摸珊瑚,也不要跪在珊瑚上或用脚踢珊瑚。不要搅动海底的沙子,不要乱丢垃圾尤其是塑料制品。不要在任何珊瑚礁上行走。也不要在上面抛锚。不要喂鱼。这会干扰珊瑚礁的生态平衡,扰乱海洋生物的消化系统和自然行为。